学原著指导实践 向未来踔厉奋发——中共厦门市委讲师团

2022-08-29 13:19 来源:厦门新闻网 阅读数:627

  【核心提示】

  思想光芒照耀新征程,科学理论指引奋进方向。当前,全市正在掀起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重要讲话精神热潮。把学习这一讲话重要精神与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进行有机结合,是学深悟透新思想的重要方法。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集中展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对于广大读者来说,要想系统、全面、准确理解和掌握这部著作的深刻思想、丰富内涵,从理论工作者对本书的梳理和导读入手,是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的好方法。

  作为我市思想理论智库和理论宣讲高地,中共厦门市委讲师团责无旁贷担起这一责任。本版已于8月4日,刊发讲师团四篇理论学习文章,在读者中引起积极反响。今天再次刊发另外四篇学习心得,以期为大家读懂用好这部著作提供一把“钥匙”,推动我市学习新思想走深走实。

感悟人民情怀践行初心使命

●王哲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厚的人民情怀贯穿于治国理政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并不断深化升华。通过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感悟大国领袖深厚的人民情怀,认知和把握这种情怀所彰显的唯物史观、政治立场、发展理念,从而加深对“两个确立”决定性意义的领悟,增强“两个维护”的行动自觉。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时刻牢记根本宗旨,践行初心使命。

  尊重人民

  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我是人民的勤务员。”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鲜明而坚定地表达把人民放在心中最崇高位置的执政理念、对人民的真挚热爱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赤子情怀。

  天地之大,黎元为先。“为了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我们什么都可以豁得出来!”总书记的话重若千钧。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决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不惜一切代价拯救生命、保护人民生命健康安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沉着应对、果断决策、精准施策,举国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凝聚起共同抗疫的磅礴伟力,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护。

  新征程上,要始终秉持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心中时刻装着人民,对人民一往情深,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用实干实效实绩履行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的首创精神,真心聆听人民心声,积极回应人民期盼,真诚倾心为民服务,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把人民当家作主落到实处。

  情系人民

  始终把民心作为最大的政治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生死与共、风雨同舟,我们党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就能够无往而不胜。这是百年党史给予我们的重大启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能够在那么弱小的情况下发展壮大起来,能在千难万险中一次次浴火重生,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党始终牢记初心使命,忠实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从而赢得了人民的衷心拥护和支持。人民是我们党的生命之根、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忘记了人民,脱离了人民,我们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一事无成。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新征程上,要把是否顺民心、合民意作为判断我们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既要把人民所盼作为一切行动的价值追求,又要把人民所呼作为行动效果的评判标准;既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又要把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最大政绩。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在新的赶考路上交出人民满意的答卷。

  造福人民

  始终把为百姓办事当作政治追求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产党就是给人民办事的,就是要让人民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一年比一年过得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心中的头等大事。从黄土地走来,从农村大队党支部书记到全党的总书记,习近平同志心里始终装着人民,时刻把人民的幸福生活作为“国之大者”,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阔步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忧民、亲民、爱民、为民、惠民的赤子情怀,为全党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新征程上,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更好满足人民多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时刻牢记总书记的谆谆教诲和严肃告诫,清醒认识到自己手中的权力、所处的职位,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为党和人民做事用的,只能用来为民谋利、秉公办事,要把所有精力都用在让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上,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把为民办了多少好事实事、解决了多少难事烦心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兢兢业业、认认真真、扎扎实实为民做实事办好事解难事。

统筹发展安全实现伟大复兴

●陈德志

  近年来,我们面临着疫情干扰、经济下行、俄乌军事冲突、国际能源粮食紧缺等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统筹发展和安全成为时代重大课题。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中,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提出了很多新论述,学习这些重要论述,对于我们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构建大安全格局,在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基础上实现国家崛起、民族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深刻认识新形势下

  统筹发展和安全的重大意义

  统筹发展和安全是党的百年历史的宝贵经验。从历史中收获启迪,从历史中把握未来。党的百余年奋斗历程启迪我们,既要运用发展成果夯实国家安全的实力基础,又要塑造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保障。当前,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相互激荡、世纪疫情与百年变局相互交织、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相互影响,发展与安全关系之紧密前所未有。对此,必须坚持发展与安全并重,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才能续写好“两大奇迹”的新篇章。

  统筹发展和安全是实现民族复兴重要基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经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但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前进路上还会遇到复杂变幻的各种风险挑战。这些风险挑战影响和破坏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甚至干扰和妨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进程。这就要求必须高度重视和统筹发展与安全,进行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有效防范化解各种风险挑战,确保顺利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

  统筹发展和安全是实现美好生活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就是要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安全,既是美好生活的重要内容和体现,更是美好生活的基本前提和保障。实践证明,任何一个领域出现安全隐患,都有可能会损害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甚至影响到国家根本利益。这就要求必须统筹发展与安全,在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同时,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权益。

  准确把握新形势下

  统筹发展和安全的深刻内涵

  安危相易、祸福相生,安国之道、未雨绸缪。新形势下准确把握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内涵尤为重要。

  一方面,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国家安全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障,只有国家安全得到保证,才能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积极有利、和谐稳定的内外部环境,国家和社会才能集中精力推动各项事业向前发展。没有安全的发展必然是不稳定的、不可能长久。

  另一方面,发展是安全的保障。破解突出矛盾和问题,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确保国家安全、社会安全、人民安全,归根到底要靠发展;没有发展的安全必然失去力量来源,同样不可能长久的。

  发展和安全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两者相辅相成,不能将两者割裂开来、孤立起来;两者之间也没有孰轻孰重,任何一方有明显短板,都会影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全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这就要求在实践中,以唯物辩证法和系统观念为指导,统筹兼顾发展和安全,系统性、整体性、全局性、协同性地推进发展和安全,在发展中保安全、在安全中促发展。

  全面落实统筹

  发展和安全的实践路径

  统筹发展和安全,涉及面很广。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必须以习近平总书记的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在实践中抓好几个重点:

  走具有中国特色安全道路。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统一全国人民的意志,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特别是应对“台独”势力的猖獗和西方反华势力的干涉,必须未雨绸缪,划定底线,早做应对,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防范和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为民族复兴和国家崛起提供战略上安全保障。

  走发展与安全并重的道路。实现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既要继续韬光养晦,埋头苦干,不断壮大中国经济和科技实力,从而提高国家安全实力,又要深入推进国家安全战略思想的与时俱进,在体制机制上不断创新,在发展中更多考虑安全因素,努力实现发展和安全的动态平衡。

  统筹应对传统非传统安全。在重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粮食安全、军事安全的同时,高度重视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网络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核安全、海外利益安全以及太空安全、深海安全、极地安全和生物安全等新型安全领域。把统筹发展和安全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

坚持强军思想维护核心利益

●赵天如

  “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着眼对新时代建设一支什么样的强大人民军队,怎样建设强大人民军队这一重大课题进行思考和探索,形成习近平强军思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进一步总结阐述了这一重要思想,为在新征程上书写强军新篇章提供了根本遵循。

  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

  万山磅礴有主峰。新征程上,人民军队扬帆远航、行稳致远,必须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两个维护”的自觉,始终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是我军发展壮大根本原因。从南昌起义到三湾改编再到古田会议,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再到抗美援朝战争,人民军队一路披荆斩棘,不断发展壮大,根本原因就在于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传承政治建军的红色基因。因此,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的军魂和命根子,永远不能变,永远不能丢。

  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是党和国家重要政治优势。党的全面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优势。党的全面领导当然也包括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只有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才能确保人民军队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不迷失、不踏错、不走偏,始终保持人民性这一根本属性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党和人民事业也才有坚强有力的支撑。

  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是新形势下强军根本保证。新形势下强军目标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其中,“听党指挥”是灵魂,为实现强军目标指明了方向。只有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首先从思想上、政治上解决好“为谁打仗、为谁备战、怎样建军”等一系列根本问题,才能为做到“能打胜仗、作风优良”提供思想、政治前提和条件,从根本上为强军兴军提供力量源泉和坚强保证。

  服务服从国家发展战略

  国家大柄,莫重于兵。面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特别是国际反华势力肆意攻击、挑衅,战胜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前进道路上种种艰难险阻,必须积极实施推进强军战略。

  强军强国战略同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郑重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同时,同步提出新时代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新“三步走”发展战略。要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统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使强军战略与强国战略同频共振、协调推进。

  服从国家发展需求。实施推进强军战略,离不开强大的经济实力作支撑,这就要求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在发展阶段、发展进程上协调一致、同步发展;资源配置在国防安全与经济发展两大领域之间形成合理比例、相对均衡,实现发展和安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富国和强军相统一。

  坚决维护国家利益。实施推进强军战略,就是要充分发挥军事力量塑造态势、管控危机、遏制战争、打赢战争的战略功能,有效应对外部军事挑衅,震慑“台独”分裂行径,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为巩固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供战略支撑,为捍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提供战略支撑,为维护国家海外利益提供战略支撑。

  谱写兴军强军崭新篇章

  风劲帆满海天阔,俯指波涛更从容。新征程上,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积极开创强军事业新局面,不断书写兴军强军新篇章。

  政治建军。全面加强军队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工作,夯实人民军队听党指挥、维护核心的思想政治基础;加强新时代思想政治建设,确保军队和国防建设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坚定不移正风肃纪、大力推进政治整训,整顿思想、组织和纪律,净化政治生态。

  改革强军。坚决破除和平积弊,立起备战打赢的“风向标”;坚持实战实训、联战联训,坚持按纲施训、从严治训,全面推进军事训练转型升级,始终保持箭在弦上、引而待发的高度戒备状态,全面提高军队训练实战化水平和打赢能力。

  依法治军。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制度,强化法规制度执行,增强官兵法治素养,提高国防和军队建设法治化水平;严格按照法定职责权限抓好工作,提高工作指导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切实推进治军方式实现根本性转变。

  人才兴军。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突出政治标准和打仗能力培养选拔使用人才;坚持军队培养为主,多种方式相结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军事人才培养和使用模式;推动军事人员能力素质、结构布局、开发管理全面转型升级。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人民军队的辉煌历史,用鲜血生命铸就;人民军队的发展历史,以忠诚担当推动;人民军队的光明未来,靠强军兴军开创。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为实现建军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坚持自我革命

保持政党本色

●黄欣劼

  坚持自我革命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将“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专题作为全书的“压轴”,用10篇讲话从不同视角聚焦自我革命,围绕如何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做了系统深入阐述。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自我革命的论述,对现代化新征程上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重大意义。

  坚持自我革命

  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我们党的理论清醒和理论自觉,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政治本色。他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革命性之于马克思主义具有对外对内的双重向度,马克思强调共产党人支持一切反对当时现存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革命运动,同时指出无产阶级政党经常自己批判自己,可以说自我革命自始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重要精神内核。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具备自我革命的基因,并以此区别于其他政党。

  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以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党的自我革命从来不是孤立进行,而是始终贯穿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之中。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自我革命思想不断丰富发展,到《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更加系统凝练为“两个伟大革命论”——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以伟大社会革命促进伟大自我革命。

  坚持自我革命

  是我们党百年奋斗历程的经验结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之所以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从不讳疾忌医,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把“坚持自我革命”作为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十条历史经验之一,强调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力量源泉和始终掌握历史主动的根本原因。

  回顾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征程,既是一部波澜壮阔的社会革命史,更是一部激浊扬清的自我革命史。从八七会议、古田会议到遵义会议,从延安整风、新中国成立初期整风整党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的拨乱反正,从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教育到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我们党不断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净化、自我革命。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贯彻落实“八项规定”,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和“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刀刃向内,打虎拍蝇,以正风肃纪反腐惩恶追逃一套自我革命的组合举措,清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形成一整套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制度规范体系,保证我们党长盛不衰、不断发展壮大。

  如何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毛泽东同志认为,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让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经过百年奋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的实践,我们党又给出了第二个答案,这就是自我革命。

  坚持自我革命

  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政治保障

  路漫漫其修远兮,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如何以我们党的自我革命,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顺利推进,保障民族复兴的战略目标得以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以下几个方面重点推进。

  坚持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习近平总书记反复提醒全党同志,千万不能在一片喝彩声中迷失自我。全党同志要永葆自我革命精神,保持反腐败和党风廉政建设的政治定力,要清醒地认识到,腐败和反腐败的较量依然在激烈进行,要实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化推进的战略目标,还任重道远。

  坚持作风建设推进自我革命。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始终胸怀“国之大者”,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权力观、群众观;严明党规党纪,加固中央八项规定的堤坝,持之以恒反对和清除“四风”,坚决防范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反弹回潮。

  坚持思想教育保持信仰信念。信仰、信念、信心是最好的防腐剂。要通过党史学习教育,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创新理论的真理性。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初心使命,开创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0.06236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