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安区西柯镇滨海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回应群众需求

2021-12-30 09:12 来源:厦门新闻网 阅读数:1360

  滨海社区“平安铃”党员志愿者与结对老人共包汤圆,提升老年人幸福感。

  厦门网讯 (文/厦门日报记者 许舒昕 通讯员 林艺志 图/滨海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提供)滨海社区位于环东海域同安新城片区,主要管辖范围为滨海公寓,这是厦门市政府在同安建设的第二个保障房项目。据介绍,滨海公寓约有2470套住房,其中有一半以上是提供给中等偏下收入人群的廉租房;另外一半是配给企业员工申请的公租房。租赁模式成了该社区的一大特点,如何让居民在暂时租居的社区里也能有安全感和获得感?为此,滨海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成立后,在党建引领下,以“建设有温度的实践站”为目标,针对社区内5类特殊群体(孤寡老人、少年儿童、单身女性、困难残疾人、外来务工青年),打造了一系列特色服务项目。

  青年党员助老 “平安铃”暖人心

  “平安铃”党员爱心敬老助老服务项目是该实践站的一大亮点。结合辖区内空巢老人、低保特困老人多的特点,让社区党员与这些老人结对子,以“1+N”(1名老人对应N名志愿者)为老人提供接力式亲情服务,让他们感受关爱、摆脱孤独,形成“群众响铃,党员回应,帮扶跟进,社区安宁”的敬老助老新模式。目前,“平安铃”党员志愿者共有28人,常态化对接帮扶11名老人。一年来累计开展党员爱心帮扶、暖心关爱等敬老助老志愿服务约300人次。

  袁老先生今年78岁,是一位退休的空巢老人,一个人住在滨海公寓。他与滨海社区党员志愿者王丽建立了结对帮扶。平时,袁老先生有需求,王丽总是第一时间热心地上门帮忙。一天晚上九点多,还在单位加班的王丽接到了袁老先生打来的电话,以为他遇上了什么麻烦事,心里咯噔了一下,没想到电话那头说:“小丽,我散步时看到你家灯还是暗的,这么晚了怎么还没回来?我包了一些水饺,你几点下班,待会我给你送过来。”袁老先生的一番话,让王丽感动。王丽说,“当时加班忙得焦头烂额,接到袁爷爷的电话,顿时觉得心头暖意融融。”在“平安铃”党员爱心敬老助老服务项目的带动下,原本陌生的两个群体甚至隔代人,增进了信任,交流了感情,用袁老先生的话说,“这些年轻党员就像我的家人一样亲。”

  今年,实践站又推出了新举措,给11位老人配备了具有心率、血压、睡眠、运动监测功能的智能手表,社区照护数据平台会实时监控老人的身体数据。如果老人不慎摔倒,按下手表的紧急呼叫按钮,平台会显示呼叫信息,工作人员即刻启动救助,为老人织牢“平安网”。

  关爱身边的她 守望互助强信心

  滨海社区“巾帼帮帮团”开展有趣、温馨的串珠活动。

  在前期调研中,实践站工作人员发现社区内有不少离异女性、大龄未婚女性。结合300余户单身女性的需求特点,社区党支部引入女性增能社工服务项目,以实践站为平台,为女性群体搭建互助共融的支持网络——巾帼帮帮团。

  滨海社区党支部书记林艺志表示,女性离婚后容易出现消极情绪,心理层面也会产生一定压力,在入户走访时,发现社区内有些单亲妈妈甚至一周都没出过门,屋子里堆满了泡面桶,生活过得一团糟。“成立‘巾帼帮帮团’的目的就是想把这些女性引出屋外,通过参与邻里关爱互助活动,提升自我认同感和应对困难的能力,最终实现从‘受助者’到‘助人者’的转变。”在专业社工的帮助下,“巾帼帮帮团”成员不仅心理状态有了很大改变,还通过参与串珠、插花等活动,把生活过得多姿多彩起来。有人解决了就业问题,还有人重拾信心,再度步入婚姻殿堂。

  疫情期间,“巾帼帮帮团”也发挥了很大作用,义务参与社区防控宣传、电梯消毒等。以“巾帼帮帮团”邻里守望、共同成长的事迹为原型拍摄的短视频《她的拐杖》,荣获厦门市第二届党员教育微视频大赛优秀奖。滨海社区妇女主任吕桂兰介绍,最近她们还组建了一支17人的舞蹈队,仅用一周时间,就拿下今年“全闽共舞”福建省第四届广场舞大赛同安区(初赛)一等奖。

  【声音】

  党群携手 共享康福安居梦

  滨海社区党支部书记林艺志:基于保障性住房的特殊性,住户存在流动性强、缺乏归属感和融入感、社区活动参与度不高等治理难题。滨海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自建立伊始,以党建为引领,构建“五社联动”,以群众实际需求为导向,发挥共建共治共享力量,力图打造居民的文化阵地、精神家园。党群携手齐心并进,解锁保障房社区治理及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幸福密码,让困难群体及外来人口都能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绽放五彩缤纷的美丽,共享康福安居梦。

0.06437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