翔安区下大力气抓好整改 攻坚两个月海蛎石清运上岸

2021-12-29 09:41 来源:厦门新闻网 阅读数:1286

  ▲水上挖机对滩涂中的海蛎石进行集中归拢。

  ▲当退潮后,水上挖机迅速将海蛎石盘运至平板船,待涨潮时平板船将海蛎石运至指定上岸点。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邵凌丰 通讯员 魏小萍 图/受访单位提供)此前不久,翔安区海蛎石清理上岸工程顺利通过验收,得到市海域养殖整治指挥部的好评。

  此次工程由翔安区海域退养指挥部筹划并指挥,翔安区农业农村局为业主单位,厦门翔安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为代建单位,经过近两个月的攻坚,突破重重困难,圆满完成任务。

  一直以来,翔安区以抓好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为重要契机,一方面坚决扛起整改责任,聚焦问题、实施清单化管理,下大力气抓好整改、取得成效;另一方面则深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努力打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翔安,助力全市生态文明建设。

  启动

  条石倒伏影响环境

  策划生成清理工程

  根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要求,今年年初市海域养殖整治指挥召开专题会议,布置了清理翔安辖区内海域海蛎石的相关任务。

  据了解,条石牡蛎人工养殖曾是牡蛎养殖的重要方式,后被竹蛎和浮水吊蛎等养殖方式取代。而在2016年“莫兰蒂”台风正面袭击过后,欧厝海域滩涂牡蛎条石几乎全数倒伏,荒废在海域滩涂上的这些条石对海域生态环境造成了影响。

  接到任务后,翔安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区海域退养指挥部迅速启动工作、周密筹划,很快就策划生成“翔安区已就地归拢海蛎石上岸项目清理工程”——工程由翔安区农业农村局为业主单位,厦门翔安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为代建单位。

  攻坚

  各项机械“接力”挖石

  施工克服重重困难

  经过精心的前期筹备,工程于9月份正式开工。项目开工之后,遇到大型平板驳船无法施工、小铁壳船无法进场等重重困难;后来遭遇疫情,也对工期造成影响。

  分管副区长多次深入一线调研,指挥、部署、协调工作;翔安区农业农村局领导始终紧盯项目进展,坚守项目一线,协调解决问题。作为代建单位,翔发集团党总支书记、董事长牵头组织,厦门翔安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党支部充分发挥“三个一”党建品牌的优势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主动靠前、积极作为,解决项目船只、船员人数、机械数量等各项难题,快速推进工程进展——在最高峰时投入施工船舶48艘、水上挖机8部、长臂挖机2部、装载机1部。

  工程区域内,清运海蛎石的现状泥面标高约为-1.0m,测量人员先进场对施工区域进行测量,水上挖机对海蛎石进行集中归拢,随后平板船进入施工场地;当退潮后,水上挖机迅速将海蛎石盘运至平板船,待涨潮时平板船将海蛎石运至指定上岸点,长臂挖机再将平板船上海蛎石卸船上岸,最后由装载机运至海蛎石堆场做后续处理。

  各方通力协作,项目快速推进,最终顺利完成。

  【背景】

  条石养殖曾是牡蛎养殖主要方式

  条石牡蛎人工养殖曾是牡蛎养殖的主要方式之一。到明清时期,福建投石养蛎已十分普遍——一般形式为花岗岩条石,码垛于近海滩涂之上,根据潮流大小,码垛条石数量也不尽相同,一般为6-12条。

  根据史料记载,20世纪70年代福建省牡蛎养殖产量占到全国的40%,而厦门的牡蛎养殖曾是厦门的海域滩涂养殖主要经济来源,养殖品种为滩涂条石养殖。

0.06049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