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志愿者子女好榜样 获评厦门市文明家庭

朱成功和张淑华做志愿服务。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卫琳)12月24日下午,洪文三路上,两个身穿红马甲的身影一路走走停停,不时捡起地上的垃圾,摆正路边的共享单车。那是市民朱成功和他的爱人张淑华,像往日一样,他俩又结伴出来做志愿者了。朱成功的家庭洋溢着正能量,是厦门市第二届文明家庭。他们常把“我们要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和谐邻里,奉献爱心”这句话挂在嘴边,以身作则为子女树立好榜样,传扬文明好家风。
退休不褪色
服务社区乐在其中
朱成功早年在北京工作,2001年退休后来厦定居。刚到厦门时,他们夫妻俩人生地不熟,但朱成功很快找到融入当地的办法——他先后加入瑞景社区老年协会、关工委,组织社区老年人外出旅游,带社区青少年到英雄小八路纪念馆、厦门市科技馆开展冬、夏令营活动……忙得不亦乐乎。
2017年,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在厦门举办,全城市民都热情高涨,奔前走后为金砖厦门会晤顺利举办贡献绵薄之力。朱成功也参加了瑞景社区组建的志愿服务队,领着社区里的志愿者一起开展平安创建、环境提升等志愿服务活动。
朱成功找到了做志愿服务的乐趣。金砖厦门会晤结束后,这支志愿服务队固定下来,有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绿海鸥志愿服务队,朱成功是队长。张淑华很支持他,经常和他一起做志愿者。
2018年,厦门开始全面推行垃圾分类,这股文明新风也刮进了朱成功的家里。他在厨房贴上垃圾分类标语,积极参加社区的垃圾分类培训会,连在电视上看到垃圾分类知识,都要录下来、记下来,不仅自己学,还分享给志愿服务队的同伴们。
那段时间,瑞景社区里经常能看到朱成功夫妻俩和志愿者一起挨家挨户宣传垃圾分类的身影。有些居民不习惯,有抵触情绪,朱成功就想了个办法,让志愿者帮不配合的居民扔垃圾、做分类,慢慢用行动感化了他们。在绿海鸥志愿服务队的协助下,瑞景社区的垃圾分类工作走在全市前列。
抗疫冲在前
不顾辛劳守卫家园
当了志愿者后,朱成功有句口头禅:“社区居民的需求在哪儿,我们志愿者就在哪儿。”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瑞景社区紧急招募志愿者协助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朱成功和张淑华带头响应号召,马上送走来家过节的女儿一家,义无反顾地投入社区防疫,并组织带动了30多位志愿者共同抗疫。
朱成功负责瑞景社区5个生活小区的12个卡口的志愿者工作,每天要骑着自行车奔波往来,到各个小区组织签到、送宣传材料、送防护物资,协调解决各种问题,自己还要守卡口,对进出小区人员进行登记、测温,一天下来嗓子都哑了。
张淑华的腿有风湿病,平时很少上下楼梯。但她不顾腿痛也来做志愿者,不能久站就坐着给进出居民测体温,并且通报疫情、宣传防控……夫妻俩一起在外值班的日子里,没人做饭,就点外卖吃或回家煮点泡面。
今年9月厦门再次出现疫情,夫妻俩又挺身而出,积极服务社区防疫、全员核酸检测。有一天,有人偷偷拍下朱成功的背影,照片中,67岁的他大汗淋漓,衣服从上到下都湿透了。这张照片让熟悉他的人又感动又心疼。
朱成功的女儿说,要把这张照片保存起来,告诉自己的孩子:“那个倔强的外公在抗击疫情中也做出了贡献!”受父母的影响,朱成功的女儿一家也成为志愿者,参与到洁净家园、洁净海滩的志愿服务活动中。
- 22-01-012021感动厦门十大人物推荐人选严永红:英勇跳海连救
- 22-01-01我心目中的厦门地标、我心目中的厦门品牌两大重磅策划圆
- 22-01-01我市开始征集开拓国内市场计划项目 截至今年1月31日
- 22-01-01厦门疾控发布健康提醒:自河南洛阳入(返)厦人员请主动
- 22-01-01我市小学初中生 今年寒假可托管
- 22-01-01今起20天 地铁体育中心站站台换乘通道临时封闭
- 22-01-01厦门第二实验小学举办“成童礼” 别样迎新年
- 22-01-01新年新规来了!事关您的“医食行学”
- 22-01-01市疾控中心:元旦假期 这份健康出行攻略请收好
- 21-11-05漳州港至厦门火车站8日起开通专线 单程活动价19.9元/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