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全波形反演技术 为地下油藏做个“高清透视”
【成果播报】
油气资源越采越深,勘探难度也越来越大。如何揭开地下深层构造的神秘面纱,绘制出高清的地震剖面成像图,更精准预测地下岩层和油气的分布情况?记者近日从中国石油石化物探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物探院)获悉,该院胡光辉团队运用全波形反演技术在陆地勘探应用中取得突破,并荣获中石化前瞻性基础性研究科学奖一等奖。
“用我们新研发的技术给地下深层做‘CT’,地震成像分辨率和聚焦度都得到较大提升,该技术能精细刻画出薄层、断裂等复杂地质体细节构造特征,有助于对油气勘探的目标储层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和认识。”胡光辉在技术交流会上说。
随着油气资源日益紧张,勘探范围逐渐由地下中浅层向深层和超深层进军,勘探难度也越来越大。为降低勘探成本,提高开采成功率,亟须先进的物探技术揭开地下深层构造的神秘面纱,绘制出高清的地震剖面成像图,更精准预测地下岩层和油气的分布情况。
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全波形反演技术应运而生,它打破了常规速度建模方法的理论体系,号称窥探地层高清成像的“核武器”,迅速发展,以其高精度、多参数的建模能力,逐渐成为地球物理界炙手可热的研究热点。
“越是金贵的东西,获得的前提条件就越多。”胡光辉谈到全波形反演技术生产实用化的发展历程时说,“全波形反演技术从理论上看起来相当完美、诱人,但在大规模生产应用中,适用性瓶颈很多,它对数据、初始模型等假设条件依赖性很强,而实际地震资料,尤其是复杂的陆地资料,受地震噪声干扰、低频信息缺失等因素影响,无法满足深层高精度速度建模要求,这也是一直困扰地球物理领域的世界难题。”
2019年,物探院成立“胡光辉党员创新工作室”,重点任务之一就是加强自主全波形反演技术的创新研究和推广应用。攻关团队积极开展针对深层小尺度地质体的全波形反演技术攻关研究,从地震数据采集源头入手,广泛调研分析实际资料建模难点,经多次反复测试、交流论证,创新性提出了复波数隐式分解及地质物探一体化建模方案。如同给深层地层拍写真,清晰刻画出了深达数千米的地质体纹理结构,取得全波形反演技术在陆地资料实际应用的大突破。
目前,该技术相关研究成果已获授权专利11项,通过江苏省地球物理学会和中石化鉴定,被认为技术成果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应用前景广阔。(本报记者 张 晔 通讯员 刘旭跃)
- 21-12-30科研人员研发出水面智能保洁无人子母船系统 搭载动态避
- 21-12-31迄今最轻镁同位素诞生
- 21-12-31我国瞄准智慧育种4.0时代进发
- 21-12-30研究人员开发出可自修复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运行500小
- 21-12-30韦布发射升空 五大天文任务可期
- 21-12-31控制调节性T细胞发育的生化“开关”找到
- 21-12-30气候变暖影响下,这种动物或将面临“性别失调”
- 21-12-30“一不小心”活到200岁 太平洋岩鱼的长寿秘诀人类可
- 21-12-31埃及法老木乃伊首次“数字化解封”
- 22-04-20超声波为水下仪器和人体植入设备充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