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嫁女"难舍难分 文博研究员何丙仲捐书4000余

2021-11-28 08:59 来源:厦门新闻网 阅读数:768

  何丙仲将4000多册藏书捐给厦门市图书馆。(厦门市图书馆供图)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赵张昀)“这些书不是全部,家里还有一些要捐呢!”昨天,在厦门市图书馆集美馆区举行的赠书仪式上,今年75岁的厦门市博物馆、郑成功纪念馆原副馆长、文博研究员何丙仲捐出了他收藏的4000多册图书。

   想给藏书一个好的归宿

   曾有人高价购买,但他不卖

  捐书时,何老一直乐呵呵。但他的两个女儿悄悄说:要把这些家中珍藏的书本送出去之前,父亲还偷偷流了眼泪,如同送女儿出嫁。

  其实这是何老第二次“嫁女儿”。第一次是在今年的3月份,他将第一批2700多册书本捐给市图书馆。卡车刚刚拉走这座“小山”,记者就在他的书房里,又看到了好几摞整理好的书籍,依次靠墙整齐地摆放着,把通道都塞得严严实实。“这是第二批要赠的,也快打包好了。”何老一边整理一边告诉记者,能看出他的难舍难分。不过他继续介绍着:两批合计超过4000册、3000种,有珍贵的古籍善本、民国线装书,各类画册、期刊、专业书等,大部分有关闽南文化。

  俗话说,学富五车。何老的书房就像一个大车间,总计有1万多册书。而这些书,他这两年来,一直想给它们一个好的归宿。“我年纪已经大了,许多藏书专业性强,要让它们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去图书馆是最好的。”何老说,也曾有不少收藏家想高价购买他珍藏的古籍,但他不卖。

  “我追求的不是这个。”何老补充说。

   只有读书才能从容

   烧炉15年,也没把书本放下

  “立志须高、入门须正。读书贯穿我的一辈子,也赐予我最大的福气,让我的兴趣与职业结合,给了我坚持学习工作的精神力量。”何老说,他在鼓浪屿长大,祖父何仰潜是晚清最后一代秀才,他一直铭记祖父“只有读书才能从容”的教诲。鼓浪屿的读书氛围很好,在英华中学(今为厦门二中)上学时,他已开始“泡”图书馆。后来因为历史原因,去原厦门灯泡厂当了15年烧炉工,不过他从来没把书本放下,这也为他后来的求学做足了准备。再后来,随着研究向纵深发展,当遇到学术争议时,他并不慌乱,先“冷静读书”,再做思考判断。

  与这场赠书仪式同时举办的,还有“何丙仲工作室”揭牌仪式和“桐花万里丹山路——何丙仲先生读书生涯展览”。“把书献给厦门,献给图书馆,助力图书收藏质量的提升,让更多人得以学习使用,也让我热爱的事业,有了展示平台。”何老说,希望更多人抽时间多读书,让读书上进成为社会风尚。

  书香鹭岛,文化传人。事实上,捐赠书籍有助于传承精神食粮,这一爱心之举在厦门蔚然成风。近年来,厦门文史专家洪卜仁、鼓浪屿华侨巨商黄奕住之女黄萱、《小城春秋》小说作者高云览及女儿高迅莹等许多专家学者、社会名人等,都将大量私人藏书搬到图书馆捐赠,市图书馆“名家赠书馆”藏书渐渐大增。这些藏书不但丰富了馆藏,也为厦门文化传承和一些地方研究,提供了丰厚积淀。

0.05900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