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发现蕨类植物新种绥阳耳蕨
2022-10-14 08:51 来源:环球网 阅读数:688
本报贵阳10月13日电 记者吕慎、陈冠合 从贵州中医药大学获悉,该校中药资源团队发现蕨类植物新种绥阳耳蕨(Polystichum suiyangense)。该植物为2018年6月在贵州省遵义市绥阳县开展药用植物调查中,在喀斯特地貌石灰岩山地沟谷发现。经过三年多的持续野外和引种观察,并结合分子生物学研究,最终确定为鳞毛蕨科耳蕨属细裂耳蕨组的植物新种。相关研究成果已于近期在国际植物分类学期刊Phytotaxa第567卷第1期上发表。
耳蕨属全球超过500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是鳞毛蕨科中最大的属、蕨类植物的第三大属,同时也是蕨类植物分类最为困难的类群之一。目前,耳蕨属细裂耳蕨组共13种(包括新发现的绥阳耳蕨),其中9个种均在贵州有分布。
“绥阳耳蕨分布区域狭窄,种群数量极少,系统位置特殊。”团队成员、贵州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教师王波表示,该新种的发现对推断耳蕨属物种的起源、演化、地理分布及系统发生关系等具有重要科研价值。目前,仅在绥阳耳蕨发现地周边发现不足50株该种个体。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评估办法,将绥阳耳蕨初步评估为极度濒危等级。
据悉,近20年来,贵州中医药大学中药资源团队对贵州药用蕨类植物开展了深入研究,相继主编出版《贵州药用蕨类植物》、《贵州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志》(上下卷)、《贵州中草药资源图典》第一卷,确立了贵州蕨类植物资源在全国的优势地位。该团队还建设了贵州蕨类植物种质资源圃,收集保存药用蕨类植物资源400余种。
栏目推荐
- 21-12-30科研人员研发出水面智能保洁无人子母船系统 搭载动态避
- 21-12-31迄今最轻镁同位素诞生
- 21-12-31我国瞄准智慧育种4.0时代进发
- 21-12-30研究人员开发出可自修复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运行500小
- 21-12-30气候变暖影响下,这种动物或将面临“性别失调”
- 21-12-31控制调节性T细胞发育的生化“开关”找到
- 21-12-30韦布发射升空 五大天文任务可期
- 21-12-30“一不小心”活到200岁 太平洋岩鱼的长寿秘诀人类可
- 21-12-31埃及法老木乃伊首次“数字化解封”
- 22-04-20超声波为水下仪器和人体植入设备充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