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科学家揭示火星乌托邦平原浅表结构
2022-09-29 08:54 来源:环球网 阅读数:753
本报北京9月28日电 (记者吴月辉)基于“祝融号”火星车传回的雷达数据,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联合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和北京大学共同研究的成果表明,“祝融号”火星车着陆区数米厚的火星土壤层下存在两套向上变细的沉积层序,可能反映了35亿年前至32亿年前以来多期次与水活动相关的火星表面改造过程。现今该区域火表以下0—80米未发现液态水存在的证据,但不排除存在盐冰的可能。相关研究结果26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发表。
“祝融号”着陆区位于乌托邦平原南部。乌托邦平原是火星最大的撞击盆地,曾经可能是一个古海洋,预示着火星早期可能存在过宜居环境。详细的火星地下结构和物性信息是研究火星地质及其宜居环境演化的关键依据,是火星探测的重要内容。在最新的研究中,科研人员对前113个火星日、探测长度达1171米的“祝融号”火星车低频雷达数据展开了深入分析,获得了浅表80米之上的高精度结构分层图像和地层物性信息。
此外,“祝融号”火星车次表层探测雷达的主要目标之一是探测乌托邦平原南部现今是否存在地下水/冰。低频雷达成像结果显示,0—80米深度范围内反射信号强度稳定,介质具有较低的介电常数,排除了巡视路径下方含有富水层的可能性。热模拟结果也进一步表明,液态水、硫酸盐或碳酸盐卤水难以在“祝融号”火星车着陆区地下100米之内稳定存在,但目前无法排除盐冰存在的可能性。
栏目推荐
- 21-12-30科研人员研发出水面智能保洁无人子母船系统 搭载动态避
- 21-12-31迄今最轻镁同位素诞生
- 21-12-31我国瞄准智慧育种4.0时代进发
- 21-12-30研究人员开发出可自修复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运行500小
- 21-12-30气候变暖影响下,这种动物或将面临“性别失调”
- 21-12-31控制调节性T细胞发育的生化“开关”找到
- 21-12-30韦布发射升空 五大天文任务可期
- 21-12-30“一不小心”活到200岁 太平洋岩鱼的长寿秘诀人类可
- 21-12-31埃及法老木乃伊首次“数字化解封”
- 22-04-20超声波为水下仪器和人体植入设备充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