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文物局:距今百万年头骨化石实证我国百万年人类史
今天(28日)上午,国家文物局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发布会,通报了来自湖北、云南、温州、开封四处考古新发现,同时,国家文物局还通报了2022年第一至第三季度考古工作进展情况。
最新通报的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新发现中,湖北十堰学堂梁子遗址,新发现1具古人类头骨化石——“郧县人”3号头骨。
据介绍,2022年5月18日化石初露,头骨保存完整,表面有少量胶结物,颅型饱满,眉弓明显隆起,是迄今欧亚内陆发现的同时代最为完整的直立人头骨化石。新发现的“郧县人”3号头骨化石,距今约100万年,处在欧亚大陆古人类近200万年演化历程的中间和关键环节上,是探讨人类东亚出现和发展的重要化石证据,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
目前,该头骨化石下半部分仍在原生土层中,右侧局部嵌入南壁中。后续将制定提取、修复方案,并同步开展对遗址的多学科综合交叉研究。
最新通报的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新发现中,还包括云南昆明河泊所遗址发现汉代建筑遗迹,出土大量封泥、简牍,为寻找西汉所置益州郡的郡治提供了线索,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实证。河南开封州桥与汴河遗址是唐宋至明清时期开封城市历史沿革的一个缩影,对研究北宋东京城的结构布局、大运河历史文化具有突出普遍价值,对保护传承黄河文化、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浙江温州古港遗址发现了古城水、陆城门建筑遗迹和码头、栈道、干栏式建筑、水井等遗迹,规模庞大、体系完整,生动再现了宋元时期温州港的繁荣景象,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见证。
另外,国家文物局介绍,2022年第一至第三季度,已统筹推进“考古中国”18个在研重大项目,系统实施254个主动性考古发掘项目,中华文明探源研究第五阶段(2020年—2024年)深入推进,实证中华文明发展历史脉络。
- 21-12-30科研人员研发出水面智能保洁无人子母船系统 搭载动态避
- 21-12-31迄今最轻镁同位素诞生
- 21-12-31我国瞄准智慧育种4.0时代进发
- 21-12-30研究人员开发出可自修复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运行500小
- 21-12-30气候变暖影响下,这种动物或将面临“性别失调”
- 21-12-31控制调节性T细胞发育的生化“开关”找到
- 21-12-30韦布发射升空 五大天文任务可期
- 21-12-30“一不小心”活到200岁 太平洋岩鱼的长寿秘诀人类可
- 21-12-31埃及法老木乃伊首次“数字化解封”
- 22-04-20超声波为水下仪器和人体植入设备充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