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科学梦想 培育创新志向
近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提出学校要加强科学教育,不断提升师生科学素质。今年9月的全国科普日活动中,各地的孩子们充分领略了科技的魅力:在江西宜春市袁州学校,趣味机器人展演吸引了学生们的目光;在河北内丘县实验小学,同学们来到科技大篷车,体验奇妙的展品……
孩子们提出的一个个问题,是向科学海洋发出的最初的探寻;发出的一声声赞叹,体现了对于优质科学教育资源的热情。让更多的青少年心怀科学梦想、树立创新志向,是科学教育的应有之义。
加强科学教育,重点在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能力。许多科学工作者在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时都曾表示,学生时代种下的科学梦想,会在日后的科研岁月中茁壮成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沙国河说,自己儿时就喜欢动手制作收音机、电动机,梦想成为发明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祝世宁回忆,小学时读到的《科学家谈21世纪》让他对未来产生了憧憬……科学教育,种下科学探索的种子,激发梦想、孕育希望。不是每个学生最终都会走上科学研究的道路,但求知欲、想象力,对每个人的成长都大有裨益。
加强科学教育,必须重视师资配备,提升教师科学素质。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科学教学专委会去年开展了覆盖13.1万名小学科学教师的调查,结果显示,小学科学教师数量供给有待加强、素质能力仍需提升。从源头上加强科学教师供给,方能提高科学教育水平,夯实创新人才培养基础。今年以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小学科学教师培养的通知;暑期,“全国科学教育暑期学校”中小学教师培训活动开展。相信随着科学教师人才培养力度的加强,更多更高素质的科学教师将为科学教育提供有力支撑。
加强科学教育既要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也要发挥社会大课堂作用,共同培育科学教育的良好生态。前不久,航天员王亚平被推选为2022年“最美教师”特别致敬人物。在太空授课活动中,她的生动讲解激发了许多中小学生对宇宙的向往,点燃了他们学习科学的热情。这也启发我们,要充分利用校内外的科技资源加强科学教育,善用大资源、整合大平台。眼下,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已开设科普教育专栏,设置了科学公开课、漫游科技馆等板块。要更好地运用线上线下、校内校外的科学教育资源,点亮更多孩子的科学梦想。
新学期伊始,我们看到,科学教育已惠及更多学生:在四川理塘县第四完全小学,学生们在支教教师的指导下参加天文社团活动;贵州平塘县大塘第一小学的学生来到“中国天眼”,学习科学知识……期待更多的孩子以科学教育为翼,激发科学探索的兴趣,奔向科学的星辰大海。
- 21-12-30科研人员研发出水面智能保洁无人子母船系统 搭载动态避
- 21-12-31迄今最轻镁同位素诞生
- 21-12-31我国瞄准智慧育种4.0时代进发
- 21-12-30研究人员开发出可自修复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运行500小
- 21-12-30气候变暖影响下,这种动物或将面临“性别失调”
- 21-12-31控制调节性T细胞发育的生化“开关”找到
- 21-12-30韦布发射升空 五大天文任务可期
- 21-12-30“一不小心”活到200岁 太平洋岩鱼的长寿秘诀人类可
- 21-12-31埃及法老木乃伊首次“数字化解封”
- 22-04-20超声波为水下仪器和人体植入设备充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