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用锗生产最灵活自适应晶体管
科技日报北京12月23日电 (实习记者张佳欣)锗的特殊性质和专用编程栅电极的使用,使人们有可能为一种开创芯片技术新纪元的新元件制造出原型。据近日发表在美国化学学会《纳米杂志》上的研究,奥地利维也纳工业大学没有依靠硅基晶体管技术,而是利用锗生产出世界上最灵活的晶体管。这种新型自适应晶体管可以在运行时动态切换,能执行不同的逻辑任务。这从根本上改变了芯片设计的可能性,并在人工智能、神经网络甚至逻辑领域开辟了全新机会。
电荷在晶体管中的传输方式取决于使用的材料:要么是带有负电荷的自由移动电子,要么是单个原子中可能缺少电子,所以该点是带正电荷的。这就是所谓的“空穴”。
在新型晶体管中,电子和空穴以一种非常特殊的方式同时操作。维也纳工业大学固态电子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员马西亚尔·西斯塔尼解释道:“通过极其干净的高质量接口,我们用一根由锗制成的极细的导线连接两个电极。在锗的上方,我们放置了一个栅电极。具有决定性的一步是,我们的晶体管具有另一个控制电极,该电极放置在锗和金属之间的界面上。它可以对晶体管的功能进行动态编程。”
这种器件结构使得分别控制电子和空穴成为可能。西斯塔尼补充道,“使用锗是因为锗有一种非常特殊的电子结构:当施加电压时,电流刚开始会增加,然而,在某一阈值之后,电流再次下降,这被称为负差分电阻。在控制电极的帮助下,我们可以调节这个阈值所在的电压。这提供了新的自由度,我们可以利用这一自由度让晶体管实现所需特性。例如,可以将逻辑电路中的与非门切换到或非门。”
到目前为止,电子设备的智能只是由几个晶体管的互连实现,而每个晶体管都只有相当原始的功能。在未来,这种智能可以让新晶体管本身的适应性来实现。由于适应性的提高,以前需要160个晶体管的算术运算现在可以用24个晶体管完成。这样一来,电路的速度和能效也可以显著提高。
- 21-12-30科研人员研发出水面智能保洁无人子母船系统 搭载动态避
- 21-12-31迄今最轻镁同位素诞生
- 21-12-31我国瞄准智慧育种4.0时代进发
- 21-12-30研究人员开发出可自修复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运行500小
- 21-12-30气候变暖影响下,这种动物或将面临“性别失调”
- 21-12-31控制调节性T细胞发育的生化“开关”找到
- 21-12-30韦布发射升空 五大天文任务可期
- 21-12-30“一不小心”活到200岁 太平洋岩鱼的长寿秘诀人类可
- 21-12-31埃及法老木乃伊首次“数字化解封”
- 22-04-20超声波为水下仪器和人体植入设备充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