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卧龙发现植物新种,命名为卧龙卷瓣兰
人民日报记者 董丝雨
7月16日,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对外发布兰科植物科考最新成果,兰科植物大家庭又增新成员——卧龙卷瓣兰。卧龙保护区管理局正高级工程师程跃红联合中科院武汉植物园胡光万研究团队对该物种进行形态学研究及DNA分子分析,证实其为一植物新种,并根据分布区域的唯一性,确定其为四川特有种。近日,相关研究成果在SCI期刊《Ecosystem 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发表。这是保护区管理局自2020年启动植物多样性野外监测调查以来,科研人员发现并命名的第6个植物新物种。
2021年2月,程跃红等人在保护区内海拔1600米左右的河谷悬崖边发现一种兰科石豆兰属植物,经过8个月的观察和标本采集后,联合中科院武汉植物园对该物种开展了研究。据程跃红介绍,“我们通过持续跟踪观测其在原生地的生长情况、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比相近种标本、开展分子系统研究及与行业专家讨论,最终确定其为石豆兰属一新种。因模式产地在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故将其命名为卧龙卷瓣兰”。
卧龙卷瓣兰为多年生草本植物,附生于海拔1600-1700m的针阔叶混交林树干上。每年9、10月份开黄色的花,由三个鸭嘴形的花瓣组成,花心呈紫红色,叶片呈倒卵状长圆形。经卧龙保护区2022至2023年的持续野外调查,初步发现3个居群,数量较为稀少,保护区也将制定相关的保护策略。根据植物所对川西的广泛调查,确认卧龙是其目前所知的唯一产地。
胡光万介绍,“卧龙卷瓣兰的发现,对卧龙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说明这里植物多样性非常丰富,60多年来的持续保护工作卓有成效,有效地保存了该区域内的特有和珍稀植物。随着近几年卧龙保护区对植物资源调查越来越重视,将有机会发现更多的植物新物种。”
(图片由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提供)
- 21-12-30科研人员研发出水面智能保洁无人子母船系统 搭载动态避
- 21-12-31迄今最轻镁同位素诞生
- 21-12-31我国瞄准智慧育种4.0时代进发
- 21-12-30研究人员开发出可自修复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运行500小
- 21-12-30气候变暖影响下,这种动物或将面临“性别失调”
- 21-12-31控制调节性T细胞发育的生化“开关”找到
- 21-12-30韦布发射升空 五大天文任务可期
- 21-12-30“一不小心”活到200岁 太平洋岩鱼的长寿秘诀人类可
- 21-12-31埃及法老木乃伊首次“数字化解封”
- 22-04-20超声波为水下仪器和人体植入设备充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