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个菌根高效共生水稻新品种成功推广
科技日报记者 魏依晨 通讯员 李莉
7月5日,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和水稻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南昌)邀请有关专家,对“节肥抗逆和重金属低积累新品种选育”“江西省农业科研协同创新专项-早稻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项目的丛枝菌根高效共生水稻新品种“赣菌稻1号”,在兴国县农技推广中心的示范基地进行了现场考察。
现场,专家们选取3块减肥25%“赣菌稻1号”的抛秧田块进行测产:第一块田,面积448.71m²,湿谷亩产616.83kg,水分含量29.8%,折合干谷亩产500.59 kg;第二块田,面积432.97㎡,湿谷亩产 598.06 kg,水分含量30.3%,折合干谷亩产481.91kg;第三块田,面积430.56m²,湿谷亩产675.3kg,水分含量30.9%,折合干谷亩产539.45kg;平均亩产为507.32kg。“‘赣菌稻1号’在节肥条件下保持高产,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建议加快示范推广。”专家组组长谢华安说。
记者采访了解到,丛枝菌根真菌(AMF)是土壤中最为广泛分布的一类真菌,能够与植物的根部产生共生体——丛枝菌根(AM)。AMF不仅可以帮助植物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盐,提高植物抗旱、抗逆能力和营养条件,还能改善土壤特征特性,对生态环境保护也具有重要作用。
经多年育种应用,江西省农科院利用该基因创制了一系列菌根高效共生的水稻新品系或新品种。将东乡野生稻与“中早35”进行杂交,培育出水稻新品系“赣菌稻1号”。2021年和2022年江西省农科院科研团队选取了南昌、九江、吉安、萍乡、赣州等地的8个区域进行试验示范,并分别在萍乡和抚州召开菌根高效共生水稻新品系现场观摩与测产会。专家们认真观察对比“赣菌稻1号”与当前早稻主推品种“中早35”,长势好,分蘖强,叶色绿,生物量大;在相同施肥水平下,“赣菌稻1号”与“中早35”相比,平均增产6.24%;在九江、赣州、南昌等同等施肥条件下,菌根共生水稻分别平均增产3.11%、5.24%和3.41%。相较于“中早35”,菌根共生水稻“赣菌稻1号”节肥可达25%左右;在相同施肥条件下,水稻氮肥利用率由36.87%增加至44.79%,提高7.92个百分点。
“徽两优慧占”是江西省农科院自主研发的国审水稻品种,省内外两年共销售超过140万斤。通过特定技术,获得了菌根高效共生的水稻新品系“徽两优慧菌占”(目前正参加区试)。区试结果显示,相较于对照品种,“徽两优慧菌占”巨幅提升水稻产量达18.2%,是区域试验中产量最高的水稻品种。
2023年,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丛枝菌根高效共生水稻新品系即将落地,包括主推杂交稻、常规优质稻以及亲本材料等,将极大提高菌根共生在水稻产业的覆盖面。
- 21-12-30科研人员研发出水面智能保洁无人子母船系统 搭载动态避
- 21-12-31迄今最轻镁同位素诞生
- 21-12-31我国瞄准智慧育种4.0时代进发
- 21-12-30研究人员开发出可自修复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运行500小
- 21-12-30气候变暖影响下,这种动物或将面临“性别失调”
- 21-12-31控制调节性T细胞发育的生化“开关”找到
- 21-12-30韦布发射升空 五大天文任务可期
- 21-12-30“一不小心”活到200岁 太平洋岩鱼的长寿秘诀人类可
- 21-12-31埃及法老木乃伊首次“数字化解封”
- 22-04-20超声波为水下仪器和人体植入设备充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