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培育长江鲟亲本放流:自然繁殖是物种保护最终目标
2023-06-07 08:31 来源:环球网 阅读数:1063
昨天(6日)是全国“放鱼日”,多地共同开启增殖放流活动。
6月6日,农业农村部分别与浙江宁波、四川宜宾、山东威海联合举办全国“放鱼日”活动,放流各类珍贵濒危物种和海洋重要经济物种600余万尾。
浙江宁波放流点放流的鱼种主要是适应当地海域以及本土特色的苗种,包括岱衢族大黄鱼、银鲳、黑鲷、梭鱼等。
设在荣成成山鸿源国家级海洋牧场的山东威海放流点,现场放流了117万尾花鲈、褐牙鲆、中国对虾等苗种。
而在四川宜宾放流点,此次放流的112万尾鱼类中,包括了402尾长江鲟亲本,为历年来一次性放流最多。据悉,人工培育的长江鲟亲本,已经在此前的试验中,被证明具备自然繁殖的能力。
中国水产科学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员 杜浩:亲鱼更接近成熟,更有可能很快监测到它自然繁殖的行为,如果自然繁殖行为出现了以后,我们就真正实现长江鲟野外种群重建的成功,真正让长江鲟回归了长江里面,它自己繁衍生息,这是我们物种保护恢复的最终目标。
据统计,放鱼日当天,全国各地共举办增殖放流300余场,放流各类水生生物苗种8.5亿余尾。
此外,农业农村部要求各地要规范增殖放流,严禁放流外来物种等不符合生态要求的水生物种。
栏目推荐
- 21-12-30科研人员研发出水面智能保洁无人子母船系统 搭载动态避
- 21-12-31迄今最轻镁同位素诞生
- 21-12-31我国瞄准智慧育种4.0时代进发
- 21-12-30研究人员开发出可自修复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运行500小
- 21-12-30气候变暖影响下,这种动物或将面临“性别失调”
- 21-12-31控制调节性T细胞发育的生化“开关”找到
- 21-12-30韦布发射升空 五大天文任务可期
- 21-12-30“一不小心”活到200岁 太平洋岩鱼的长寿秘诀人类可
- 21-12-31埃及法老木乃伊首次“数字化解封”
- 22-04-20超声波为水下仪器和人体植入设备充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