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新物种揭示剑齿虎群居行为的起源与演化
新华社记者 温竞华
剑齿虎是著名的史前大型猫科动物,虽名为“虎”,学界却认为它们中的很多物种可能像现代狮子一样群居生活。那么,剑齿虎是何时、为何演化出群居行为?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科研人员与合作者发现,剑齿虎群居行为可能受气候影响,起源于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
近日,在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甘肃省临夏盆地约900万年前的大深沟动物群化石记录中,科研人员发现了一种大型剑齿虎类,其形态与800万年至500万年前中国、欧洲和北美的近剑齿虎(剑齿虎亚科的一员)形态近似,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支持这种大型剑齿虎是已知最早的近剑齿虎。因化石发现于和政县,将其命名为“和政近剑齿虎”。
和政近剑齿虎在巨鬣狗面前守卫猎物的场景复原图(中科院古脊椎所供图)
和政近剑齿虎的一些特征指示,这类剑齿虎很可能是适应草原生活的群居物种。论文第一作者、中科院古脊椎所博士江左其杲介绍,和政近剑齿虎较长的面部、广阔的视觉角度都与现代狮子相似;而它宽阔的额头则意味着相对发达的额窦,可以在快速奔跑时给脑颅降温,这一点与现代猎豹类似。
研究发现,约900万年前的临夏盆地就已经非常干旱,而同时期的欧洲依然以森林为主。随着时间推移,临夏盆地一直保持相对干旱的状态,欧洲则逐渐变得干旱。800万年至530万年前时,欧洲变得和临夏盆地一样干旱。因此和政近剑齿虎所在的大深沟动物群代表早期干旱化的动物群,近剑齿虎起源于这样干旱的环境中,并随着欧洲干旱化加剧,扩散到了欧洲地区。
和政近剑齿虎、与和政近剑齿虎共存的大型食肉动物等的化石(中科院古脊椎所供图)
研究人员还探讨了剑齿虎族群居习性形成的原因:开阔地区遮蔽物较少,群居性的捕猎方式更利于捕获猎物,此外,食肉动物之间的竞争也较为激烈。“大深沟动物群有巨鬣狗、大型郊熊族成员等多种大型食肉动物,它们的存在可能也促使剑齿虎形成群居习性。”论文共同通讯作者、中科院古脊椎所研究员邓涛说。
上述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国际期刊《英国皇家学会会刊B:生物科学》。
- 21-12-30科研人员研发出水面智能保洁无人子母船系统 搭载动态避
- 21-12-31迄今最轻镁同位素诞生
- 21-12-31我国瞄准智慧育种4.0时代进发
- 21-12-30研究人员开发出可自修复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运行500小
- 21-12-30气候变暖影响下,这种动物或将面临“性别失调”
- 21-12-31控制调节性T细胞发育的生化“开关”找到
- 21-12-30韦布发射升空 五大天文任务可期
- 21-12-30“一不小心”活到200岁 太平洋岩鱼的长寿秘诀人类可
- 21-12-31埃及法老木乃伊首次“数字化解封”
- 22-04-20超声波为水下仪器和人体植入设备充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