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合成皮肤或解蚊子吸血之谜
科技日报北京2月12日电 (记者张梦然)蚊子一只接一只地被手持真空吸尘器捕获,然后释放到一个透明塑料盒中。在适应新环境片刻后,蚊子闻到血腥味便蜂拥而至。但是,它们并没有找到可大快朵颐的生物,而是扑向一小块透明合成皮肤下流淌着鲜红色血液的血管,然后开始进食——这不是科幻场景,而是美国杜兰大学和莱斯大学正开展的一项新研究的内容。
近日发表在《生物工程和生物技术前沿》上的这项研究,旨在了解假皮肤(水凝胶)的科研潜力:其是否能解开蚊子传播致命疾病之谜?哪种驱虫剂才最有效?水凝胶可以不必通过人类和动物试验,就回答这些问题。
杜兰大学公共卫生和热带医学学院负责每周培育1000多只蚊子,并使用3D打印机制作水凝胶。莱斯大学的生物工程师负责开发水凝胶材料和机器学习软件,该软件可分析喂食蚊子的视频并识别模式。人工智能也可用于跟踪和分类常见的咬合位置以及喂食所需的时间。
研究发现,无论蚊子属于哪个种类,水凝胶为实验创造了一个优秀环境。测试中,避蚊胺和由柠檬桉树油制成的植物性驱虫剂都能有效驱除蚊子,蚊子则热切地扑到水凝胶假皮肤上。
蚊子不仅令人生厌,而且是世界上最危险的动物之一。它们是疟疾、登革热、西尼罗河病毒病、寨卡和黄热病等致命疾病的传播媒介。据世界卫生组织称,蚊子传播的疾病每年导致大约725000人死亡。
通过有效生产具有不同血管模式的水凝胶,人类研究疾病传播机制和测试新型驱虫剂的能力将呈指数级增长。研究人员表示,如果能在不使用动物的情况下以更精细的方式研究该过程,就有可能成功阻断疾病传播。
【总编辑圈点】
千万别小看蚊子。它们轻轻地叮咬,看似微不足道,却很有可能是“恶魔之吻”:多种臭名昭著的传染病正是通过蚊子叮咬肆虐全球,防不胜防。就拿疟疾来说,人类历史上疟疾传播最严重的时期,全球每年约有7亿人感染,约700万人死亡。疟疾的始作俑者是疟原虫,而无处不在的蚊子正是疟原虫传播的帮凶——据统计有80种按蚊可以传播疟疾。总之,对蚊子进行不断深入的科学研究,绝非小题大做,而是确有必要。
- 21-12-30科研人员研发出水面智能保洁无人子母船系统 搭载动态避
- 21-12-31迄今最轻镁同位素诞生
- 21-12-31我国瞄准智慧育种4.0时代进发
- 21-12-30研究人员开发出可自修复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运行500小
- 21-12-30气候变暖影响下,这种动物或将面临“性别失调”
- 21-12-31控制调节性T细胞发育的生化“开关”找到
- 21-12-30韦布发射升空 五大天文任务可期
- 21-12-30“一不小心”活到200岁 太平洋岩鱼的长寿秘诀人类可
- 21-12-31埃及法老木乃伊首次“数字化解封”
- 22-04-20超声波为水下仪器和人体植入设备充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