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山天文台在本地臂上新发现巨纤维状分子云
【环球网科技综合报道】2月2日消息,近日,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银河画卷团队对银道面银经132.0≥l≥122.0度以及银纬-1.0≤b≤3.0度区域开展了大视场CO分子谱线观测研究,并在+1至+4千米/秒的速度范围内发现了一条巨纤维状分子云。
据悉,科研人员将这一巨纤维状分子云命名为“仙后座巨纤维状分子云”(The Cassiopeia Filament)。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The Astronomical Journal》上。
资料显示,纤维状分子云普遍出现在冷暗星际介质和恒星形成区, 在银河系结构与恒星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大的尺度上,超过100pc的巨纤维状分子云通常被形象地称为银河系旋臂的“骨骼”或“刺”。
据中科院介绍,基于德令哈13.7米毫米波望远镜和国内首台自主研发的多波束接收机“超导成像频谱仪”,紫金山天文台正在开展的“银河画卷”计划具备高灵敏度、多分子谱线、大天区覆盖、大动态范围等特点,是领先的银道面分子气体巡天,为探究纤维状分子云提供了高质量的数据来源。
通过精确的距离测量,银河画卷团队得到该巨纤维状分子云的东端距离为188pc,而西端距离约为553pc,由此估算的整个Cassiopeia Filament的长度超过390pc,是银河系中目前已知最长的纤维状分子云之一。观测得到的Cassiopeia Filament性质(如长度、柱密度、速度梯度)与数值模拟得到的星系旋臂间大尺度纤维状分子云相类似。根据Cassiopeia Filament观测性质及在银道面上的三维位置,研究认为Cassiopeia Filament是由银河系旋臂剪切运动而形成的巨纤维状分子云,犹如本地臂上的一个“刺”。该成果为探索银河系内大尺度气体结构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样本。
- 21-12-30科研人员研发出水面智能保洁无人子母船系统 搭载动态避
- 21-12-31迄今最轻镁同位素诞生
- 21-12-31我国瞄准智慧育种4.0时代进发
- 21-12-30研究人员开发出可自修复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运行500小
- 21-12-30气候变暖影响下,这种动物或将面临“性别失调”
- 21-12-31控制调节性T细胞发育的生化“开关”找到
- 21-12-30韦布发射升空 五大天文任务可期
- 21-12-30“一不小心”活到200岁 太平洋岩鱼的长寿秘诀人类可
- 21-12-31埃及法老木乃伊首次“数字化解封”
- 22-04-20超声波为水下仪器和人体植入设备充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