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绿色”推动我国海洋经济迈向“新蓝海”
新华社深圳11月26日电(记者王丰)上层利用光伏和风力发电提供能源,中层智能网箱养鱼,下层再利用中层养殖鱼类的排泄物养殖海参——在2022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中集集团展区,一种风光互补、渔光融合的海上立体开发方案引人注目。
“这一方案已有具体的落地项目,就是‘经海001’号深海智能网箱。”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战略总监潘细录说。
风光互补、渔光融合的海上立体开发方案。新华社记者 王丰 摄
潘细录介绍,位于烟台长岛南隍城岛海域的“经海001”号,配备200多个传感器,应用5G网络、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可实现智能环境检测、自动投喂、鱼群生长状态监测分析等功能。
在本届海博会上,像“经海001”号一样“科技创新+绿色低碳”融合的科技项目俯拾皆是。
自然资源部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司司长何广顺表示,全球海洋经济蓬勃发展,呈现“创新+绿色”融合发展的态势。
11月24日,观众在海博会现场观看中国船舶集团展出的船只模型。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
走进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展区,应用电力、混合动力和清洁能源的各种类型“绿色船舶”,提供着不同类型的节能环保型航运方案。
其中,18万吨双燃料散货船令人印象深刻,该船使用LNG(液化天然气)作为主燃料,同时还应用弗莱特纳旋转风筒系统等节能装置供船东选择,在节能低碳设计上具有良好引领作用。
18万吨双燃料散货船模型。新华社记者 王丰 摄
在盐田港展区,绿色低碳港口建设成就引人关注,2012-2022年,该港区吞吐量大幅上涨的同时,每个标箱碳排放量却在下降。其中,推进岸基船舶供电、龙门吊“油改电”、液化天然气拖车应用是最主要的三大举措。
博览会期间发布的《2022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指数》报告显示,2021年我国涉海工业增加值能耗比2015年下降5.6%,节能降耗成效显著;海上风电发电量是2015年的31倍,海洋清洁能源开发势头强劲。
- 21-12-30科研人员研发出水面智能保洁无人子母船系统 搭载动态避
- 21-12-31迄今最轻镁同位素诞生
- 21-12-31我国瞄准智慧育种4.0时代进发
- 21-12-30研究人员开发出可自修复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运行500小
- 21-12-30气候变暖影响下,这种动物或将面临“性别失调”
- 21-12-31控制调节性T细胞发育的生化“开关”找到
- 21-12-30韦布发射升空 五大天文任务可期
- 21-12-30“一不小心”活到200岁 太平洋岩鱼的长寿秘诀人类可
- 21-12-31埃及法老木乃伊首次“数字化解封”
- 22-04-20超声波为水下仪器和人体植入设备充电

